些漁農認為,放蝦苗前進行肥水,是為了培養浮游生物給幼蝦吃。開始投人工配合飼料後,對蝦不再吃
些漁農認為,放蝦苗前進行肥水,是為了培養浮游生物給幼蝦吃。開始投人工配合飼料後,對蝦不再吃浮游生物,改吃配合飼料,水色和透明度並不重要,就不需要維持水色了,甚至認為清澈的水是最好的水,這是大錯特錯了,因為越是清澈的水,說明水中的藻類和浮游動物極少,而水體中的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等平衡均與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如藻類直接相關,試想如果沒有藻類藻色,就沒有光合作用,沒有光合作用,就沒有氧氣,水體就會缺氧,水中的溶解氧的最大來源就消失,水就會缺氧,魚排泄的氨氮還得經過藻類來吸收消化,水中Ph值還得通過藻類等浮游植物來調節。
更有甚者認為,水越清,水就越乾淨,水質就越好,這更是大錯特錯。須知,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,是增加氧氣。池塘通過肥水,改變了水色和透明度。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決定。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,透明度就越低。浮游植物的作用,是能在陽光下,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。浮游植物越多,則放出的氧氣就越多,而且是水體中氧氣的最重要的來源之一。
據報導,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含量占池塘溶氧量的91.3%-100%,是池塘中氧氣的主要來源。而大氣的擴散作用在池塘溶氧中僅占5.3%-7.8%。因此,浮游植物是穩定蝦池生態環境的核心,是保持池塘生態平衡的主力軍。
凡養過蝦的人都知道,天氣好,不下雨,蝦不容易發病。相反,若是陰雨天,特別暴雨、大暴雨或颱風天氣,蝦最容易發病。蝦發病原因很多,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以上天氣來臨時,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,供氧量減少。
山東海陽著名養殖戶車峰有800餘畝池塘,他從實踐中認為,透明度在10-15釐米時最好,這也是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。在這種池塘養殖的對蝦、顏色鮮豔透明,彈跳力強。而透明度在50釐米以上的池塘,養殖的蝦往往紅須、紅尾、彈跳力也不如前者。
有些漁農不認識以上調節水體透明度的重要性,往往錯過調節水質的時機,給對蝦養殖帶來損失。山東一養殖戶養殖一個10畝塘的南對蝦,在放苗後十余天,水突然變清,可清楚地看到幼蝦在池底遊動,漁農對此還很高興,說蝦苗活力好,成活率高。但筆者當即指出,應立即施肥、改良水質、培養藻類,否則會引起嚴重後果。但該漁農不以為然,還以為是嚇唬他,不採取措施處理。事後第三天,筆者接到該漁農電話,說有發病蝦出現,有蝦停在池邊。這是由於水中缺少藻類,導致缺氧,引起對蝦產生應激反應的結果。事後儘管採取措施處理,但損失還是不少。
在養蝦過程中,最常出現的不正常水色有兩種:一是突然變清看到池底;二是變濁水,呈乳白色。引起原因主要是天氣突變,或是缺氧,浮游植物大量死亡;或是浮游動物暴性繁殖,大量攝食藻類所致。